在数字阅读年代, 阅读载体从纸张转变为屏幕, 从电脑的大屏幕转变为手机的小屏幕, 手机端阅读带来的不止是阅读载体尺寸的变化, 更是人类获得信息方法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各种应用服务和即时信息, 大家随时随地可以阅读新闻、查看信息、互相交流, 各类信息从未向今天如此变得唾手可得。以下是手机端阅读的特征。1、即时性手机作为新一代的阅读载体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人类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换个角度说, 信息的即时性带来了人类阅读环境和阅读机会的变化。时间上, 人类不再需要特意挑个安静的念书时间, 更多的可能是随着着手机的提示音随时开始阅读行为;空间上, 人类的阅读行为不只会发生在光线明亮的书桌上也大概在昏暗摇晃的车厢里。2、超文本性在印刷技术下, 文本遭到印刷载体的限制, 使得在单个阅读载体上获得的信息量有限。网络带来了几乎没边界的信息海洋, 在互联网+上阅读不再受篇幅的限制, 人类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想要的任何信息, 人类在信息面前有史无前例的选择权。信息更多的以一种超文本的形式出现。3、可交互性手机端阅读的交互性体目前两个方面:一是体目前人类与阅读载体的互动, 即人类与手机的互动, 人类可以通过用手指滑动触摸屏、对话筒说话、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和扫描、改变手机握持的方向等方法向手机发出指令, 手机在同意到指令后而做出相应地反应。二是是用户之间的互动, 与传统纸质阅读不一样的是, 手机端阅读遭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信息的传达不再是单向的。各类用于用户交流信息的社交软件成为手机上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程序。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人类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发出信息, 并随时得到反馈, 这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参与感。4、信息介质的多样性图像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语言, 在视觉传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相对快步伐的现代日常, 用图像传达信息带来的高效率和直观性遭到读者的欢迎, 诞生了所谓的读图年代。传统纸质阅读载体上的图像主要包含符号、图案、图标、插图和照片等, 而在手机屏幕上还可以播放动态影像并能与之互动, 传递信息的介质变得愈加多元化, 文字、图像、动画、声音都可以用于手机端阅读信息的传播。目前, 怎么样依据信息的内容选择适合信息介质并将它们有机的整理起来, 是从事手机端视觉设计的设计师们面临的新课题。